2025-08-04,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:“抗日战争时期,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,杨靖宇将军领导抗日武装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,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,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、树皮、棉絮,没有一粒粮食,其事迹震撼人心。”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也是杨靖宇烈士诞辰120周年和殉国85周年。在杨靖宇烈士陵园,讲解员正为游客讲述杨靖宇将军生平业绩。
东北抗联精神 不朽的民族脊梁
1929年春杨靖宇赴东北,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,领导工人运动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,杨靖宇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,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。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,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,任政治委员,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。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。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,任总指挥。同年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。1936年7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。
杨靖宇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,打得敌人心惊胆战,威震东北,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。日伪军连遭打击后,加紧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军事“讨伐”、经济封锁和政治诱降,同时对杨靖宇悬赏缉捕。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,他以“头颅不惜抛掉,鲜血可以喷洒,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”的崇高气节,继续坚持战斗。
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“讨伐”作战中,杨靖宇指挥部队化整为零、分散游击。自己率警卫旅转战吉林濛江一带,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个昼夜。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,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,直至弹尽,于2025-08-04在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,年仅35岁。
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,杨靖宇展现出坚定的信仰信念、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,在白山黑水之间、林海雪原深处挺立起不屈的民族脊梁。
随着红色研学的兴起,越来越多人走进杨靖宇烈士陵园,了解东北抗联这段历史。据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宣教部部长于洋介绍,陵园自2008年开放以来,接待量逐年递增,2024全年接待游客46.3万人次。陵园除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外,还举办纪念杨靖宇烈士公祭仪式、“见文物 思英雄”文物展等线上线下宣传,讲好红色故事,传承红色基因。
而东北抗联精神也深刻影响着通化这片土地。
行走课堂 沉浸式感悟思想伟力
与杨靖宇烈士陵园毗邻的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内,学员们正在通过行走的课堂,感悟思想伟力。
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是全国唯一以东北抗联精神为主题,吉林省首批纳入中组部备案目录的党性教育基地。以东北抗联精神为魂,彰显长白山地域文化特色,采用雪岭聚落、马架子、地窨子等反映抗联战斗生活的建筑形式,打造具有东北原乡特色的当代红色教育建筑示范群落,可同时承载1500人在校培训。
学院把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等红色基因作为办学灵魂,开发了以专题教学、现场教学、访谈教学、情境教学、沉浸式教学、案例教学、翻转课堂等形式的“1+3+N”特色课程体系。
这里创新打造了“对党忠诚”为主题的沉浸式情境教学馆。1500平方米的教学馆由相互关联、又相对独立的序(尾)厅、忠诚之源、忠诚之道、忠诚之魂、忠诚之要、忠诚之范、忠诚之行七个教学厅组成,集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,融合了615张图片、72件实物、16组浮雕等,通过看、听、读、讲、演、答等教学体验,把学员“代进来”“沉下去”。
有全国东北抗联题材中面积最大、人物最多的雕塑园——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主题雕塑园。在近300米的步行体验区域内,共设置16组主题雕塑作品,共计216名人物,近2万平方米。整个雕塑群是以杨靖宇将军和抗联将士们为原型,以时间为序,以战斗、会议和生活为主线,以群雕立体化、全景式展现抗联英雄群体,形象地展示了杨靖宇将军一生中重要的历史事件,真实再现了抗联战士们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。
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韩冬告诉记者,学院自主开发了12类158门特色课程,创建了对党忠诚沉浸式红色情景教学馆、红色档案主题教室、三地三摇篮红色吉林主题教室,让学员系统地了解东北抗联的发展历程,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,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。截至目前,学院已承接各级各类班次1400余期,培训人员30.9万余人次,涵盖了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,培训领域实现全覆盖。
上教下游 红色文化与市井烟火的生动融合
与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浓厚的学习氛围相比,山脚下的龙兴里文旅小镇则充满热闹的市井烟火气。
“旅游街区集餐饮、住宿、游乐、休闲为一体,与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形成了‘上教下游’的空间互补,让广大的游客和市民在休闲中铭记通化这段红色历史。”通化老城龙兴里运营部主管韩文丽说。
龙兴里文旅小镇按照民国时期老通化的建筑还原修建而成,楼体上的各异牌匾也是在通化历史中辉煌一时的商街老店。最具标志性的就是等比复刻的龙兴里城门,还原老通化人的集体记忆。
一整面东北话网红墙,贼接地气。“五迷三道”“阳了二正”“秃了扣”等地道东北话引人驻足,不管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,路过总忍不住要念上几句。
戏台古风古韵,相声、京韵大鼓、评书、大碗茶表演等传统文化时常在这里演绎。夜幕降临,戏台前燃起篝火,表演者与游客围着篝火欢快跳舞。
随机出现在街头的互动游戏,让游客体验探索的乐趣。参与互动游戏赢龙兴币,积攒一定数量的龙兴币可以在游客服务中心兑换成银票,在全街区消费。
最让人惊喜的是参情广场。作为特色产业区,不仅有通化葡萄酒、人参、大米等特产,还有松花石砚、长白山满族剪纸等非遗文创,感受转角邂逅非遗的惊喜。
通化市文旅局市场科科长单绯绯说:“通化文旅以‘七色之城 康养通化’为名片底色,加快推进‘一城十线百景千亿级’发展目标。整合挖掘红色资源,形成‘上教下游’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。于今年启动杨靖宇·东北抗联红色文化主题区建设项目,把通化的红色文化底蕴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。”
康养通化 医药健康产业蓬勃脉动
说起通化,就不得不提医药健康产业。
通化地处长白山山脉,土壤肥沃,四季分明,降水充沛,为人参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。
来到坐落于集安市清河镇的中国清河澳洋野山参国际交易市场,在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空间内,设有人参交易大厅、人参特色商业街、人参文化博物馆、检测中心等配套设施。据中国清河澳洋野山参国际交易市场总经理助理朱华生介绍,市场有固定商户360余户,赶集摊位1400多个,年交易额超60亿,是中国野山参主要交易市场,占野山参原料交易的90%以上。
商户王颜利入行已有25年之久,2020年入驻中国清河澳洋野山参国际交易市场。店内除野山参外,还有深加工的野山参粉,也承接私人订制的野山参酒代泡业务。受益于我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扶持,2024年门店销售额显著增长,销售额1000余万元,增长30%-40%。
信任问题是影响野山参销售的重要因素。在净化人参市场方面,通化也下足了功夫。
吉林省山参商会会长王国良告诉记者,人参市场可能存在胶水粘接、染色、以次充好等造假行为,商会配合工商部门,组织专业人士识别并清除市场中劣质、假冒产品,净化市场环境,保障产品质量,让消费者放心购买。
通化的制药产业同样发展喜人。
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糖尿病等治疗领域药物的研发。1998年,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支重组人胰岛素。2008年6月完成了年产3000公斤重组人胰岛素原料药技术成果的转化,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欧盟cGMP认证的生物制药企业。目前,公司的胰岛素类似物——甘精胰岛素、门冬胰岛素及预混型门冬胰岛素30及50注射液已投放市场,胰岛素制剂设计产能超3亿支。
在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化正源厂区的中药提取车间,数十台十几米高的钢铁药罐矗立在车间内,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屏实时监控,一株株道地药材经过严苛工序,蜕变为守护健康的良药。“新车间2022年投入生产,配备大量精密检测仪器,工艺参数控制精准,温度误差可控制在±1℃,保证产品质量均匀。目前,年提取中草药产能达10812吨。”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取车间主任王明鑫说。
据通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医药工业科科长王道胜介绍,2024年通化医药健康产业总经营规模达到680亿元,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产值185.1亿元。目前通化正全力抓好医药健康全产业链发展,打造具有通化特色的“多业融合、多区协同、多点发力”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格局。
从杨靖宇烈士陵园里静静流淌的红色记忆,到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中激荡的信仰力量,从龙兴里文旅小镇里交融的历史与生活,再到蓬勃发展的医药健康产业,通化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过去的坚韧,也涌动着当下的活力。
在通化,东北抗联精神早已超越了历史范畴,化作融入城市血脉的基因,既指引着人们回望来路、铭记初心,也驱动着这片土地在文旅融合、产业升级的道路上不断前行。未来,这座城市必将继续以红色为魂,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属于通化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。
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
记者 丛鹂锐
摄影 李煦
视频 孙上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