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辽源市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,深入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战略部署,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、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,加快构建具有辽源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市上下凝心聚力、攻坚克难,上半年经济运行延续一季度“开门红”态势,整体稳健向好,为全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辽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.73亿元,同比增长5.7%,彰显出蓬勃的经济韧性与活力。
特色农业结硕果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
辽源特色农业的稳健增长,是高质量发展理念在乡村大地的生动实践。上半年,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.0亿元,同比增长4.6%,高于全省0.3个百分点。
眼下,辽源市东辽县建安镇忠实村的香瓜迎来产销旺季,田间地头一片繁忙。作为当地特色农产品,香瓜不仅口感鲜美,更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“致富金果”。走进忠实村的“八里岗”香瓜大棚,浓郁瓜香扑鼻而来,郁郁葱葱的瓜藤绿叶间,藏着一个个饱满圆润的香瓜。瓜农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摘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鑫春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玲穿梭其中,娴熟地采摘、打包,没一会儿功夫,十几箱刚刚装好的香瓜就被慕名而来的游客购买一空。凭借绿色种植技术和优质口感,“八里岗”香瓜不仅站稳本地市场,还销往北京、沈阳、长春及浙江等地,拓宽了销售渠道,提升了产品知名度,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增收。如今,小香瓜成了“致富金果”,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,也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,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政策扶持添动力 工业企业创新升级显成效
工业是辽源经济的重要支柱,今年以来,辽源市通过政策惠企、环境活企、服务助企,推动工业企业创新升级、满负荷生产,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.9%,高于全省3.1个百分点,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。
在吉林弘逸纺织的车间内,机器轰鸣,工人们两班倒坚守岗位,棉纱经过一道道工序,变成了鲜亮的成品。“上半年印染量1200吨,同比增长20%。”生产厂长饶富祥自豪地说。在吉林省华纺静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,同样是一片繁忙景象,三条生产线24小时马力全开,正在为一汽集团解放汽车赶制顶棚材料订单。从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,发展成为如今拥有5条现代化生产线的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该公司的静电纤维及无纺布复合技术填补国内空白,自主研发的汽车内饰材料在行业中名列前茅。“我们每天能够满负荷生产出不同品种的顶棚材料1000片,2025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要比2024年增长20%,全年订单基本已排到年末。”总经理邢天宝介绍,政府在项目建设中及时解决资金问题,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
辽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汽车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徐洋表示:“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‘三抓一服务’行动,抓好工业运行监测、要素服务保障、产业转型升级,推动工业经济提速提质提效。” 正是这样 “面对面” 的帮扶、“实打实” 的支持,让企业创新有底气、扩产有动力,推动辽源工业从 “规模扩张” 向 “质效双升” 稳步推进。
服务业挑大梁 成为经济增长“压舱石”
上半年,辽源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85.05亿元,同比增长4.9%,以58%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成为经济增长的“压舱石”,拉动GDP增长3.3个百分点。服务业的蓬勃发展,为辽源市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,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。
维也纳国际酒店(吉林辽源店)的忙碌景象,正是服务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。“伴随着辽源市文旅发展,经济活力越来越足,这股向好的势头也实实在在惠及到了我们酒店行业。”前台经理孟繁雪笑着说道。“今年上半年以来,酒店入住率达到85%以上,接待宾客近3万人次。同比去年增长10%。”她坦言,在酒店经营发展过程中,离不开市、区各部门的帮扶,“他们主动上门指导,帮我们规范经营流程,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。我们也会继续提升服务品质,用心接待每一位宾客。”
从特色农业扎根乡村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;到工业企业在政策扶持下创新突破,不断发展壮大,提升工业经济实力;再到服务业活力迸发,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,辽源正以三产协同之力,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。
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
记者 毕琨宜 文/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