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东北抗联第一路军里,有支平均年龄仅16岁的“娃娃兵”队伍,那就是少年铁血队。这些最小仅13岁的小战士,或是劳工童工、或是孤儿,却怀着对日寇的仇恨,扛起枪投身抗日,成为杨靖宇眼中“长白山的火种”。
1938年8月,长岗战斗缴获的三八式马枪,成为少年铁血队诞生的契机。杨靖宇亲自组建队伍,派高玉信任队长、王传圣为指导员。50余名小战士在辑安六道阳岔领到枪支装备,欢呼雀跃。为培养他们,抗联专门成立少年军校,教授政治、军事、文化等知识,魏拯民在开学典礼上勉励他们“成为懂政策、会打仗、能发动群众的战士”。
《东北抗联铁血少年》百米组画局部
少年铁血队迅速迎来实战考验。临江遇袭时,王传圣发现司令部右后方敌情,率队冲向敌人,特卫排机枪掩护,“娃娃兵”奋勇抢占山头,将敌人逼入沟底缴械。原来一团团长许国有有意让他们历练,暗中保护。此战让小战士们迅速成长。
1939年3月木箕河战斗后,铁血队获发新军装,杨靖宇首次调配机枪,鼓励他们承担攻坚重任。4月攻打大蒲柴河,铁血队独立作战。他们埋伏公路,趁敌人未关城门冲入镇内,搭人梯翻越伪警察署高墙,一举占领据点、缴获弹药库。连被俘伪警察都惊叹:“这些小兵生死不怕,真厉害!”
从稚嫩孩童到铁血战士,少年铁血队在杨靖宇等首长培育下,经战火淬炼,迅速成长为抗联主力。他们用勇气与热血证明,年龄从不是保家卫国的阻碍,这支“娃娃兵”队伍的传奇,永远镌刻在东北抗联的英雄史册中。
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
记者 殷维 整理
图片来源 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
初审: 董蕾
复审: 张彦梅
终审: 陈尤欣
吉网新闻热线:0431-82902222